高职高考辅导班

    3+证书练习|语言文字运用+古代文化知识
    2019-11-07 15:41:07   来源:广东睿博教育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  高考语文精准刷题(3读+3练)中的“语言文字运用+古代文化知识”
    3+证书练习|语言文字运用+古代文化知识
   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考语文精准刷题(3读+3练)中的“语言文字运用+古代文化知识”,赶快看一下吧!
     

     一、语言文字运用 

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~3题。
   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,游客________,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,看得出神。麦草工艺工坊里,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“牛毛”拼贴在画纸上,一幅牛耕图________,在日光下熠熠闪光,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品……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——“守艺长安·大唐工坊”。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,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,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。对于工匠精神,《诗经·国风》中这样描述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,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,包括编号、机构、工匠名等。难道2 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?答案并非如此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,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,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、考核工匠技艺。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,之后的历朝历代,不管工料、工艺如何________,不管是玉器、青铜器,还是瓷器丝绸,(     )。
    “纵观中外历史,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,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。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,工匠精神被标举,是必然结果。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,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。”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。
     
    1.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,全都恰当的一项是(  )
    A.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
    B.不绝如缕  呼之欲出  推陈出新  特立独行
    C.不绝如缕  惟妙惟肖  革故鼎新  特立独行
    D.络绎不绝  呼之欲出  革故鼎新  卓尔不群
     
    1.A [络绎不绝:(人、马、车、船等)前后相接,连续不断。不绝如缕:像细线一样连着,差点儿就要断了,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。不能形容人来往不断。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。惟妙惟肖: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,非常逼真。符合语境。呼之欲出: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,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,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;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。这里是“牛耕图”,不是“人”。推陈出新:去掉旧事物的糟粕,取其精华,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(多指继承文化遗产)。革故鼎新:去掉旧的,建立新的。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。不适用于“工料”“工艺”。卓尔不群:优秀卓越,超出常人。符合语境。特立独行:指有操守、有见识,不随波逐流。此处没有“不随波逐流”的意思。]
     
    2.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,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(  )
    A.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,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。
    B.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,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。
    C.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,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。
    D.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,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。
     
    2.C [画线的句子综合了病句的多种类型,既有语序不当,如“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”“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”;又有搭配不当,如“表现……精神”等。所以,修改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。A项语序不当,“零距离”应移至“互动”前。B项主语残缺,应在句首加“活动”。D项搭配不当,可将“表现”改为“展示”。]
     
    3.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,最恰当的一项是(  )
    A.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
    B.精益求精的匠心,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
    C.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,始终是其终极目标
    D.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
     
    3.D [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,本段强调的是“匠心”,而不是“匠人”,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、青铜器和瓷器丝绸,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“匠心”为陈述对象,由此可排除A、C两项。B、D两项的区别在于“终极目标”“初心”,这个“终极目标”对于“历朝历代”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,所以,“初心”比“终极目标”更切合文段意思。故选D。]
     
    4.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,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要求,请找出并作修改。
    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,在报告厅举办“走进孟子”读书交流会。到时在孟子研究领域享有很大声誉的杨玉清教授将莅临指导,并向各班敬赠其最新研究著作。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,并告诉他们千万按时到会。
    答: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   
    4.(示例)①“到时”改为“届时”;②“很大”改为“极高”;③“赠”改为“赠送”;④“告诉”改为“告知”;⑤“千万”改为“务必”。
     
    5.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,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,内容贴切,逻辑严密。每处不超过25个字。
    “甘瓜抱苦蒂,美枣生荆棘。”从哲学上说,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,
  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因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。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,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,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,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、每个民族。
     
    5.(示例)①因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 ②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
     
    6.下面是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图,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,要求内容完整,表述准确,语言连贯,不超过75个字。
     
     
    答: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   
    6.(示例)居民档案的建立从登记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开始,逐步完善为家庭基本信息,再汇总为居民健康档案,最后按照新生儿、儿童、成年(孕产妇)和老年四类人群进行分类。

     

     二、古代文化知识 

    7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弄,古时称乐曲的一章为“弄”,如“梅花三弄”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。有时人们也以“弄”代指乐曲。
    B.《礼记》,儒家经典之一,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,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、编纂而成,和《诗》《书》《乐》《春秋》合称“五经”。
    C.帷幄,原指在室内悬挂的帐幕、帷幔,可借指帝王,还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、军帐。
    D.博士,中国古代学官名。战国时即有博士,秦沿用之;唐有太学博士、国子博士、算学博士等,皆为教授官。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的学官。
     
    7.B [B项“《乐》”应为“《易》”。]
     
    8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内书堂,为明代后宫妃嫔学习之所。明成祖开始,允许教官入内教习,后宫遂多通文墨。
    B.夺情,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,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,可不必去职,以素服办公,不参加吉礼。
    C.国子祭酒,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。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,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。
    D.礼部尚书,主管朝廷中的礼仪、祭祀、宴飨、学校、贡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,清代为从一品。
     
    8.A [A项内书堂是明代宦官学习之所,内宫遂多通文墨。]
     
    9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《左氏春秋》又名《左传》《春秋左氏传》,是对《春秋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,在古代典籍中,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。这里的“传”指解释经义的文字。
    B.独夫,指残暴无道、众叛亲离的统治者,如《阿房宫赋》中“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”;亦指单身的老年男子。
    C.疏、章、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,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。
    D.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,本称诸侯之死,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、皇子、公主、贵族或官员之死。
     
    9.D [D项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,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。]
     
    10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谪,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,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“迁”“贬”“黜”等。
    B.杀青,古人在竹简上写字,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,以便书写和防虫蛀。这道工序称为“杀青”。后来泛指书籍定稿。
    C.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。五声不乱,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。
    D.夷,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。开始只是一种泛称,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,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日益严重,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。
     
    10.A [A项“迁”指调动官职,多指升官。一般情况下,“转迁”“迁调”表示调职,“右迁”“迁除”表示升职,“左迁”和“迁谪”表示降职。“黜”为“降官或者罢官”,与“谪”有区别。]
     
    11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京兆,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,是周朝王畿、秦代京畿之后对首都的称谓。如《水经注》中有“京兆上洛”。
    B.建康,即今天的南京,是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等王朝都城,它还有石头城、金陵等名称。
    C.契丹,是古国名,后来改国号为辽,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,与中原常发生争端。
    D.尚书,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,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的部长。在清朝,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。
     
    11.A [“对首都的称谓”错,应是对都城辖域的称谓。]
     
    12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高牙,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,旗很高,故称“高牙”。“千骑拥高牙”指外出时仪仗很威风,随从人员很多。
    B.在古代官员体系中,“入”指入朝为官,与此相对的是“出”,即到地方任职。
    C.豫州是我国古“九州”之一,“九州”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、商、周时代的地域区划,后成为中国的代称。
    D.乡试又称“春闱”,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,考中者称“举人”,第一名称“会元”。
     
    12.D [乡试又称“秋闱”,乡试第一名称“解元”。]
     
    13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太子,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,被定为王位、皇位继位者的人,清代之前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。
    B.庐墓,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,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,守护坟墓,这与“褒之庐冢也”中的“庐冢”意思不同。
    C.锱铢,古代重量单位,一锱等于六铢,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锱、铢连用,极言其细微。
    D.通判,官名,作为州府的长官的副官,掌管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。
     
    13.A [“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”有误,应为“嫡长子”。]
     
    14.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    A.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,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,二是朝廷、官府,三是天子的别称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“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”的“县官”就是指天子。
    B.诸生,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,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、州、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。
    C.天子,是臣下对皇帝的敬称,此外还可以用“陛下”“皇上”“万岁”“皇帝”等。
    D.从事,官名。汉制,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、主簿、功曹等均称从事史。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,多称“从事”。
     
    14.A [“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”的“县官”应是指朝廷。]

    相关热词搜索:3+证书 练习 语文

    上一篇:高职高考英语不规则动词背诵
    下一篇:高职高考参考20种高分作文开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