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职高考辅导班

    睿博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(三)
    2018-07-01 10:55:24   来源:睿博教育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  睿博教育平台专为考生家长提供各类高考资讯、志愿填报指南、学习经验、备考方法等等,我们的努力将伴随着您园大学梦,欢迎关注阅读!
    睿博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(三)

    十三、因

      (一)介词

      1.依照,根据。

      罔不因势象形。(《核舟记》)

      2.依靠,凭借。

      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(《过秦论》)

      3.趁着,趁此。

      不如因善遇之。(《鸿门宴》)

      4.通过,经由。

    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5.因为,由于。

      因造玉清宫,伐山取材,方有人见之。(《梦溪笔谈》)

      (二)副词

      1.于是,就。

      因拔刀斫前奏案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    2.原因,缘由,机缘。

      于今无会因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

      (三)动词

      1.根据。

      故事因于世,而备适于事(《五蠹》)

      2.沿袭,继续。

      蒙故业,因遗策。(《过秦论》)



    十四、于

      介词

      1.在,从,到 。

      乃设九宾礼于廷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2.“在……方面”“从……中” 。

      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(《游褒禅山记》)

      3.由于。

      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(《进学解》)

      4.向,对,对于。

    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    5.被。

      而君幸于赵王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6.与,跟,同。

      (1)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。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

      (2)故燕王欲结于君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7.比。

     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(《劝学》)


    十五、与

      (一)介词

      1.和,跟,同。

      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(《鸿门宴》)

      2.给,替。

      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(《陈涉世家》)

      3.比,和……比较。

      吾孰与徐公美?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

      (二)连词

      1.和,跟,同。

     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。(《勾践灭吴》)

      (三)动词

      1.给予,授予。

      生二人,公与之饩。(《勾践灭吴》)

      2.结交,亲附。

      失其所与,不知。(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

      3.对付。

      庞煖易与耳。(《史记·燕世家》)

      4.参加,参与。

      蹇叔之子与师。(《蹇叔哭师》)


    十六、则

      (一)连词

      1.表示承接关系,译为“就”“便”。

      项王曰:“壮士!——赐之卮酒。”则与斗卮酒。(《鸿门宴》)

      2.表示条件、假设关系,译为“假使”“如果”“要是……就”“那么”“就”“便”。

      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(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)

      3.表示并列关系,用在分句中,可译为“就”,或不译。

      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(《师说》)

      4.表示转折、让步关系,可译为“可是”“却”“虽然”“倒是”。

      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(《师说》)

      5.表示选择关系,常和“非”“不”呼应使用,可译为“就是”“不是……就是”。

      非死则徙尔。(《捕蛇者说》)

      (二)副词

      1.表示判断,可译为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
   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(《岳阳楼记》)

      2.表示强调,可译为“已经”“原来已经”。

      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(《崤之战》)


    十七、者

      (一)助词

      1.指人、物、事、时、地等,译为“……的”“……的(人、东西、事情)”。

     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!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
      2.用在数词后面,译为“……个方面”“……样东西”“……件事情”。

      (1)此数者用兵之患也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    (2)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(《岳阳楼记》)

      3.用作“若”“似”“如”的宾语,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

      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(《捕蛇者说》)

      4.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,相当于“的”。

      求人可使报秦者,未得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5.放在主语后面,引出判断,不必译出。

      廉颇者,赵之良将也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6.用在“今”“昔”等时间词后面,不必译出。

      近者奉辞伐罪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    (二)语气词

      1.放在疑问句的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等。

      何者?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
    十八、之

      (一)代词

      1.第三人称代词:他、她、它(们)。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。

      (1)太后盛气而揖之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
      (2)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!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
      (3)然语之,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。(《与妻书》)

      2.指示代词:这,此。

      (1)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
      (2)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
      (3)之二虫又何知!(《逍遥游》)

      (二)助词

      1.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的”,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。

      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
      2.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
      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(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

      3.放在倒置的动(介)宾短语之间,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。

      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。(《师说》)

      4.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,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
      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。(《劝学》)

      5.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(多为不及物动词)后面,凑足音节,没有实在意义。

      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

      (三)动词,到……去

         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?(《归去来兮辞》)
         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(《逍遥游》)
         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“牛何之?”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          卒之东郭墦间,之祭者,乞其余;不足,又顾而之他。(《齐人有一妻一妾章》)
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想要获取高职高考最新消息, 或想要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学,

     欢迎加入高职同学QQ群:643111840
     免费在线咨询:
    18023495554 (24小时) 李老师

    关注睿博教育官方公众号,获取更多高考资讯

    相关热词搜索:睿博 文言虚词 用法

    上一篇:睿博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(二)
    下一篇:高考语文复习: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词